刘力波: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西安日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前沿 >> 正文
刘力波: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西安日报》)
发布时间:2021-11-25     文章来源:     浏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将“坚持理论创新”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之一。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因此,我们要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和本质特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

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探索始终遵循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开始了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不断探索,并已关注到文化维度。事实上,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但中国的具体实际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呢? 1943年,党中央指出:“中国共产党近年来所进行的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 经过延安整风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了全党共识。由此可见,我们党将历史文化实际作为中国具体实际的一个重要维度,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意义。而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就是我们党在长期探索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理论创新。

当前,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就是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构筑着一部宏大的社会文化融合与跃迁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懈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凝结了如《决议》中所指出的“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动“两个结合”,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文化基础。具体而言,应从以下三个维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首先,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是以一种外来文化的身份登上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舞台的。一个民族吸收的外来文化是否具有生命力,取决于这种外来文化与本民族包括文化在内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程度。因此,产生于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跨越可能存在于异质文化之间的差异和障碍,避免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侵蚀,最终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和灵魂深处。在这一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经由传播、接纳、运用和发展等环节不断发展,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巨大指导作用。

其次,从文化传承与整合的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在中华民族面临深重危机这一大背景下发生的,是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了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和中国文化的延续而做出的理性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虽产生于西方的历史文化土壤,但关注的却是全人类的解放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体现了文化的先进性又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不仅具有现代性,而且具有科学的前瞻性,既源于那个时代也超越了那个时代。因此,马克思主义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创造性地化解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不断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同时又规避了西化,使中国式现代化得以深入到精神文化层面。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也可以如《决议》中所指出的“用博大胸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第三,从文化创新与变迁的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自开启之日起,就内蕴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对于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建构。随着我们党不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探索,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文化依托社会历史条件的演化,不断实现着自身的跃迁。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同时,也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陕西师范大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