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英| 等:深化教师精准培训改革:概念模型与实施路径-“国培计划”-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网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经验 > 他山之石 > 正文

冯晓英| 等:深化教师精准培训改革:概念模型与实施路径

时间:2023年10月24日 09:00  浏览量:


摘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看,我国教师培训经历了“补数量”“补短板”“促发展”“促均衡”几个发展阶段,目前进入“促创新”的变革期。深化精准培训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培训要如何突破,如何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从技术要素与制度要素发力;教育数字化战略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循证理论、复杂系统理论则从不同视角强调了以大数据驱动的循证理念来引领突破与创新。教师精准培训的概念模型以按需、个性和循证三个特征要素为核心,包括微观层面的培训设计精准、中观层面的培训服务精准和宏观层面的培训治理精准三个层面。教师精准培训实施路径将教师精准培训改革分为意识期、探索期、成熟期和深化期四个阶段,每个发展阶段有其代表性特征、着力点和循证依据。

关键词】教师精准培训;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培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复杂系统;循证;教育数字化

一、引言

202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要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新华社, 2022-03-06)2021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提出“实行分层分类精准培训”的目标任务。2022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深化精准培训改革”,要求以教师精准培训助力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教师精准培训改革成为“十四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

随着国家政策的积极倡导,实践领域对于教师精准培训的探索持续推进,各地的实践丰富且多元,针对教师培训的对象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评价精准等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学术研究领域也开始对教师精准培训的内涵与路径进行探讨,有学者(周波, 2018; 徐建华, 2022)基于与传统粗放型教师培训的比较提出精准培训的内涵。例如,李方(2022)通过对2021年“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的复盘研究提出了教师培训精准的“六项缺失”,并对一些教师培训机构的精准培训实践探索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与实践对于明晰精准培训路径、推动精准培训改革有着重要价值。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教师精准培训改革的实践落地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实践机构对于“何为精准”“如何精准”感到困惑与迷茫。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精准培训尚缺少科学明确的概念模型和实施路径,更没有形成具体的操作框架,导致实践领域对于教师精准培训的设计和探索缺少抓手。教师精准培训由一个政策术语向学术概念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研究推进过程,已有研究为提出教师精准培训概念框架奠定了基础。总体来说,对教师精准培训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处于初期的理论探索阶段,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教师精准培训的概念内涵,梳理其概念模型,并提出推进教师精准培训的一般性路径。

综上所述,目前深化教师精准培训改革正处在由政策引领向实践落地过渡的阶段,迫切需要构建教师精准培训的概念模型与实施路径,搭建政策、实践与研究之间的桥梁,推动教师精准培训改革真正落地。因此,本研究将尝试构建教师精准培训的概念模型与一般性实施路径,以引导实践领域的教师精准培训能够明确发力核心与边界,真正实现教师培训的提质增效。本研究聚焦于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为何精准?从发展视角回答新阶段为什么要推进精准培训。

2.何为精准?教师精准培训的概念内涵和特征要素是什么?

3.如何精准?教师精准培训的一般性实施路径是怎样的?

二、为何精准:从发展的视角理解教师精准培训

(一)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理解教师精准培训

数字时代需要深化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友群 , 2022)。理解为何要推动教师精准培训改革,首先要从教师培训的发展过程,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去理解精准培训的缘起与动力体系。供给侧对于需求侧的响应机制和它的特征是划分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和不同时代最关键的因素(贾康, 2016, p.102)。本研究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教师培训的需求侧主要矛盾与需求的发展变化,以及供给侧对于需求侧的响应机制与特征,将教师培训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补偿期、探索期、发展期、深化期和变革期五个阶段(见表1)。

1 供给侧视角的教师培训发展阶段

 

1.补偿期(1977—1990年)

此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当时国内整体师资数量不足、教师学历不高,需求侧主要特征是“补数量”,通过培训提升教师学历,从而满足教师数量需求。例如,1977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提到“在三五年内,经过有计划的培训,使现有文化业务水平较低的小学教师大多数达到中师毕业程度,初中教师在所教学科方面大多数达到师专毕业程度,高中教师在所教学科方面大多数达到师院毕业程度”。此阶段的供给侧特征,从供给方式来讲主要还是单一政府主导的指令式供给(陈明选 & 冯雪晴, 2020),从技术要素和培训方式来讲主要还是以集中培训为主。

2.探索期(1991—2009年)

此阶段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教师素质不能够满足日益兴起的基础教育改革需求,因此需求侧的主要特征是“补短板”,提升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此阶段的供给侧特征首先表现为相关政策明确了教师培训供给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从技术要素和培训方式来看,这一阶段仍然以集中面授为主。实践特征则重点表现为骨干教师培训,例如1991年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提出“要把骨干教师培训放在重要的位置”“从中成长出一批教育教学骨干”。

3.发展期(2010—2015年)

此阶段的主要矛盾为教师素质发展不充分的问题,需求侧的主要特征为“促发展”,促进教师整体政治和业务素质的充分发展。应对此需求,此阶段的实践特征以“国培计划”的启动为代表,表现为全员培训,特别是中西部项目和示范项目。供给侧特征表现为:在供给体系上“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联动的新型教师培训网络逐步完善;在技术要素和培训方式上,这一阶段的教师培训仍然以集中面授为主,但同时有了更多技术支持,包括注重“国培计划”资源库的建设,促进优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郭绍青 等, 2013; 曲铁华 & 龚旭凌, 2019)。

4.深化期(2016—2020年)

此阶段的主要矛盾表现为我国教师素质差异大、发展不均衡,需求侧的主要特征为“促均衡”,解决教师素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应对此需求,此阶段的教师培训实践表现出两个特征:其一是突出乡村教师重点培育,从2015年起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其二是开始强调教师培训的分层分类,强调精细化培训。此阶段的供给侧特征表现为,在技术要素和培训方式方面除了集中面授,也开始探索在线培训、信息技术支持的精细化培训等(闫寒冰 等, 2019)。

5.变革期(2021年至今)

2021年开始教师培训进入变革期。此阶段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应对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新浪潮,教师队伍仍存在教师素质不均衡、培训不高效的问题,因此需求侧的主要特征是“促创新”,即“促创新发展、促优质均衡”。应对此需求,实践特征主要表现为深化教师精准培训改革。《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等多个文件,均对教师精准培训做了规划部署。此阶段的供给侧特征主要表现为强调以技术创新推动培训创新,以互联网、智能技术、大数据等共同助力教师培训,表现在培训方式上强调在线培训、混合式培训、“智能+培训”等。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培训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从“补数量”“补短板”到“促发展”“促均衡”,再到现阶段的“促创新”,我国教师培训经历了逐步优化、层层递进的发展过程,也是随着需求侧主要矛盾的转化而不断优化响应的发展过程;教师精准培训改革并不是在变革期骤然提出的新概念,而是在数年教师培训实践探索反思以及政策引导发展过程中逐渐清晰、深化而来;正如经济学家贾康(2018)所强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在传统的劳动力、资源、资本三要素之外更充分发挥技术要素和制度要素的作用,梳理我国教师培训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技术要素和制度要素在教师培训中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变革期的教师队伍建设其价值追求在关注教师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师素质能力向教育教学领域延伸,即注重教师培训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相同的能力在不同的教育场景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说变革期之前的教师培训关注消弭教师之间在能力上的差异,从整体维度上关注均衡问题,还是一种粗粒度的均衡,那么在变革期教师培训更加关注不同教育场景中教师能力的适切和均衡,是一种细粒度的均衡。教师培训的这一需求需要我们的教师培训在分层分类的基础上走向更加精细化的精准培训。

然而教师培训进入变革期后,从本质上讲,深化教师精准培训改革面临着一个关键问题:教师培训要如何突破,如何创新?

(二)从教育数字化战略的背景理解教师精准培训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等多个场合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进了党代会报告,强调以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现代化。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了“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促进全要素、全业务、全领域和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要素是数据(黄荣怀 & 杨俊锋, 2022-04-06)。数据要素在教师精准培训中具有重要意义,多维度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教师培训需求,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能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而通过对培训过程、培训效果的数据分析,则可以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确保培训目标实现。

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提出为教师培训提出了新目标、新问题,同时也为教师培训的变革创新、为深化精准培训提供了新要素、新思路。长期以来教师培训实践中存在的培训对象画像模糊、培训需求分析泛化、培训目标界定失当、培训教学组织粗放、培训情景创设错位等问题(李方, 2022),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手段难以突破。教师培训领域的突破与创新,一方面需要继续发挥技术要素、制度要素的作用,通过技术创新、制度改革推动精准培训改革的深化,另一方面必须发挥大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的内生作用(王文臣 & 马梦雪, 2022; 杨俊 等, 2022),以新要素、新思路撬动教师培训的变革创新,撬动精准培训改革的突破性发展。

三、理解教师精准培训:几个理论视角

已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成人学习理论、终身学习理论都为教师培训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这里不再赘述。针对教师培训变革期所面临的“如何突破,如何创新”的问题,我们需要以新的理论视角更好地理解教师精准培训改革。

(一)循证的教师专业发展

循证(evidence-based),即证据本位,通常指基于证据的实践,强调证据的重要性。循证研究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末从医学领域扩展到公共政策研究领域,进入教育领域后逐渐发展出“循证教育”(evidence-based education)的提法,强调教育的研究和决策不仅要基于证据,还要通过严格的、科学的数据来说明证据的有效性(陈露茜 & 苏艺晴, 2022)。

近年来,循证理念也越来越受到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呼吁和强调“循证的教师专业发展”。有学者强调,教师教育尤其需要开展循证研究、循证政策和循证实践(朱旭东 等, 2022),通过素养评估、观察和教师反馈收集证据对于明确教师专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至关重要(MOWR, 2021-08-15)。循证教育体现在教师培养过程中,即运用广泛而切实的经验证据支持教师培养实践(赵萍 & 邹奕淳, 2022)。Guskey(2002)也曾提到应“寻找教师专业发展成效的证据”。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开始探索“循证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包括相关的实践探索与实证研究(Scarparolo & Hammond, 2018; Sula, et al., 2019; Wondem, 2022),以及对循证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模式与策略的理论探讨(廖伟, 2020; 许芳杰, 2022; 周深几 & 陈思颖, 2023)。

总体来看,循证强调证据重要性的理念正贯穿、渗入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实践、研究等诸多方面,循证理念正日益成为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论视角和方向趋势。然而也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当前大部分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并未能运用已有研究证据来指导其专业实践(廖伟, 2020),这也是当前教师培训精准性衰减和缺失的重要原因(王金涛 & 李方, 2022)。证据的基础是数据,数据的全面性、广泛性、时效性、客观性以及证据获取、分析的科学性决定了证据的质量和有效性。而大数据作为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关键驱动要素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型生产要素,能够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循证”提供新的思路与路径,突破传统循证方法的瓶颈。因此,深化教师精准培训改革,实现教师培训的突破与创新,必须以循证教师专业发展为重要的理论视角,以大数据为新的方法路径。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复杂系统理论

国内外学者都越来越接近达成共识,教师学习具有非线性特征(Eekelen, et al., 2005),具有自发性、自我导向性(Grosemans, et al., 2015; Hoekstra, et al., 2009),这些复杂系统的特性为揭示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科学设计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带来诸多困难。

复杂系统理论源自自然科学,近年来作为新的研究范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郑鸿颖, 2020)。在认识论上,复杂系统理论以“系统”为研究对象,强调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事物性态的复杂性以及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和非线性(郑鸿颖, 2013),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复杂系统研究着重探讨系统演化的基本特征和机制机理,其基本思想有利于人们反思教育问题,通过教育变革促进教育系统的积极演化(时龙, 2013)。在方法论上,复杂系统理论强调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密集型研究范式,认为大数据技术使得教育研究从数据贫乏走向数据丰富,从对现象的静态快照发展到动态捕捉成为可能,从对研究对象在笼统的组别中进行抽样转变为在高分辨率下进行提取,从建立相对简单的模型发展到开展复杂的、深奥的模拟演示成为可能(Kitchin, 2014)。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具有非线性等特征,教师群体的发展更具有复杂系统的特征。教师个体发展需求、个体发展规律、教师群体发展需求、群体发展规律等都是差异化的、非线性的、动态的。因此,长期以来探索教师培训精准、高效的道路才会如此艰难。在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实践中,无论是教师培训项目的设计实施还是对项目整体的支持服务等,受限于技术发展背景或研究范式的不足,容易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置于相对静态或封闭的环境中,过程中的动态数据、个体层面的微观数据等不易获取,由此难以基于数据密集型研究范式揭示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复杂系统的内在规律、自组织和适应性等,因此对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的观察也缺乏动态性和生成性。教师专业发展的复杂性特征使得传统的方法思路难以真正实现教师培训的突破与创新。复杂系统理论不仅从认识论上为理解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其所强调的数据密集型研究范式更从方法论上为教师培训的突破与创新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与方法路径。

四、何为精准:教师精准培训的概念内涵与特征要素

(一)已有政策文件与研究文献中对教师精准培训的理解

2021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首次在政策文件中提出“精准培训”的目标任务。有学者对其做了解读,包括培训对象精准、主题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成果精准、机制精准(余新,2021-05-19)。2022年4月《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深化精准培训改革”,包括:聚焦基础教育相关改革,以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校长培训为重点实施五年一周期国培计划;持续完善省域内教师发展机构体系,建强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和培训者、教研员队伍;优化培训内容、机制、模式,提升教师素养等。由此可见,在已有政策文件中,教师精准培训不仅指向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层面的精准,还指向教师培训政策制度、组织机制、队伍建设、管理服务等中观和宏观层面的精准。

在学术研究层面,近年来也陆续有学者对教师精准培训的内涵与路径进行了探讨。例如,有学者(张晓明, 2022)提出教师精准培训是指面向具有相对共性需求的培训对象,聚焦吻合立项宗旨的培训主题,确立有价值可达成的培训目标,设计学员感兴趣、听得懂、能应用、见实效的培训内容,运用参与式、情境化、可执行的混合培训方式,采取有效且可行的全流程、多元化、主体性监测与考评对策,引领和激励生成个性化应用性研修成果的培训项目与培训活动。该理解主要聚焦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层面的精准。也有学者(张一娴, 2022)提出“教师培训精准管理”,认为 “精准性”应贯穿培训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表现在培训对象画像精准、培训需求定位精准、培训课程设计精准、培训结果评价精准,该理解在培训项目层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管理服务层面的精准。还有学者(李方, 2022; 王金涛 & 李方, 2022)提出,教师精准培训不仅需要提升培训对象画像、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设置、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教学组织等的精准性,还需要在项目设置、培训体系和功能保障等方面落实精准。该理解进一步强调了宏观层面的精准。总体来看,不同研究对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的微观层面精准、管理服务的中观层面精准以及项目设置、培训体系等的宏观层面精准均有所涉及。不论关注哪个层面,当前研究与实践都强调教师精准培训应“以需定学、以学定培、以用定评”,将按需施训和个性化施训作为精准培训的抓手(周波, 2018; 李方, 2022)。

(二)教师精准培训的特征要素

当前教师精准培训的实践与文献重点关注和强调了按需施训和个性化施训,这二者均为精准培训最核心的特征要素。然而,正如学者(廖伟, 2020)所指出的,当前大部分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并未能运用已有研究证据来指导其专业实践。如果脱离了循证的理念指导,缺失了教育大数据、数据密集型研究范式的方法路径支撑,教师专业发展非线性、动态性、复杂性的特点将使得“按需施训”“个性化施训”难以有效落实。因此,教师精准培训应包括按需、个性和循证三个特征要素,三者共同支撑精准培训改革深化落地(图1)。

 

1 教师精准培训的特征要素

1.特征要素一:按需

按需施训强调教育改革发展需求、教师队伍建设需求、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重要性,依据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需求进行培训规划和项目设置,依据教师发展需求开展培训设计与支持服务。按需施训不仅表现为“分层分类”实施培训,更强调按照教师专业发展与学习的动态性、复杂性、非线性特征,充分考虑时间流程、数据形态、群体层次等多个方面的需求,实现真正的按需施训。按需施训可具体表现为训前、训中、训后全过程的需求分析,基于问卷、访谈、成果档案袋、学习行为数据等多数据模态的需求分析,关注教师阶段性发展或培训过程动态发展的需求分析,综合国家、区域、学校、教师个体与群体等多主体多层次的需求分析。

2.特征要素二:个性

个性施训强调针对不同教师个体与群体的差异性与个性化,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吸引力与有效性。个性施训不仅表现为自主选学,也需要落实到教师培训的各个环节,具体表现为目标自主选定、模块自主组合、内容自主选学、路径自主规划、资源个性推送、方式弹性选择等。

3.特征要素三:循证

循证是教师精准培训的关键性特征要素,强调证据的重要性。精准培训中的循证有多层指向:其一是指培训各环节的循证,教师培训中各个环节都要强调基于证据的精准施训,以证据支撑实现按需施训、个性施训;其二是指培训成效的循证,必须设计和提供科学的证据以评价和支撑精准培训的成效,检验其是否真正精准,是否真正提质增效;其三是培训决策的循证,基于数据支持培训管理服务与治理优化改进的决策。精准培训中的循证包括但不限于受训教师的精准画像、培训需求的精准评估、学习过程的精准分析、受训成效的精准评价等。

(三)教师精准培训的概念模型

通过前面对政策文本和研究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培训项目层面各环节的精准是目前实践和研究的关注重点,但已有的政策和研究均表明,教师精准培训不仅是微观层面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的精准还应包括中观层面培训管理服务的精准以及宏观层面培训治理的精准。同时,尽管目前实践中教师精准培训的探索更多关注项目设计与实施层面,但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看,教师培训改革需要重点发挥技术创新与制度改革的作用。因此,教师精准培训改革不应只关注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还必须在制度要素上发力,体现在培训服务与培训治理上。因此,教师精准培训的概念模型以按需、个性、循证三个特征要素为核心,同时还应包括三个层面的精准,即微观的培训项目层面,中观的培训服务层面,宏观的培训治理层面(见图2)。

 

2 教师精准培训的概念模型

1.宏观层面:培训治理精准

深化教师精准培训改革一定不是单个培训项目的内部改革,而是教师培训自上而下的改革,由教师培训顶层设计与决策的精准推动整个教师培训体系的精准。这种顶层设计与决策的精准表现为宏观层面的培训治理精准,特别是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以教育大数据为驱动要素、以循证决策为指导理念的培训治理精准(任友群 , 2022)。宏观层面的培训治理精准强调以循证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路为基础,力图在培训治理与顶层设计层面实现培训项目设置精准、运行机制精准、培训投入精准,等等,从而为精准培训改革的落地、为各个区域和项目实现精准培训指明方向、提供决策支撑。

宏观层面的培训治理精准不仅强调“循证”的作用,特别是基于大数据支持的循证决策,还强调“按需”与“个性”,强调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等不同教师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出发,依托基于大数据的精准画像与分析实现宏观层面培训项目设置精准、培训机制精准、培训投入精准等顶层设计与决策的精准。因此,我们对“按需”“个性”“循证”“精准”的理解不能简单化,特别是宏观层面培训治理精准中的“按需”“个性”更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也因此要求更复杂、更系统的“循证”支撑。例如,培训项目的精准设置是实现精准培训的基础支撑,培训项目设置精准需要把握好三个平衡:一是综合考虑国家、地区、学校和教师需求四位一体,把握不同层次需求的平衡;二是把握好满足现实需求与引领未来发展的平衡,实现教师培训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适度超前发展;三是在教师群体的共性需求与个性需求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谋求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统一。

2.中观层面:培训服务精准

中观层面的培训服务精准是对教师培训项目的精准管理与精准支持,具体表现为培训支持精准、培训团队精准、培训监管精准、项目评估精准等。中观层面的培训服务精准突破单一培训项目周期内的支持服务,强调从发展性、系统性、动态性视角和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教师培训全流程视角出发,以“循证”寻求“按需”和“个性”,真正提供精准的培训支持服务。例如,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也是基于情境的非线性发展过程,与教师的日常工作密切相关(Lund, 2020),或者说嵌入教师日常工作环境中(Imants & Van der Wal, 2020)。因此,精准的培训支持不仅包括在培训过程中为教师提供精准学习支持服务,还需要在培训结束教师返岗后继续提供精准的支持服务,只有这样培训成效才能真正转化为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无论训中还是训后的精准支持,都需要从发展性、动态性视角,基于教师的学习行为、学习成果、教学实践等多维度、多模态数据对教师的专业学习进行精准画像,以此为循证依据,为教师设计并提供按需、个性的支持服务。

培训服务精准还强调系统性、动态性视角。例如,精准的培训团队是实现教师培训精准的根本支撑,是高质量教师培训的中坚力量,是教育改革的关键(Cochran-Smith, 2003)。培训团队的精准包括三个层面的精准:一是培训团队与培训对象、培训目标的精准匹配;二是培训团队中实践专家与理论专家等不同类型专家的精准组合、互补支撑;三是对培训团队、培训项目的精准评估,从而实现培训团队的不断优化。

3.微观层面:培训设计精准

教师精准培训改革最终一定落实在微观的培训项目层面,表现为教师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的精准,这既是精准培训改革探索的起点,也将是精准培训改革最终的落地点。微观层面的培训设计精准强调教师培训项目“按需施训”“个性施训”,具体表现为培训对象精准、培训目标精准、培训内容精准、培训资源精准、培训方式精准、培训评价精准等。

微观层面的培训设计精准强调系统性与贯通性。真正的培训设计精准必须是通过对培训对象的精准画像和对培训需求的精准分析,以需求为引导、以个性化为原则,一以贯之地实现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资源、培训活动的精准设计。培训设计精准不仅包括培训各个要素环节的精准,更指向各个要素环节之间的精准对标。例如,培训目标与培训对象、培训需求的精准对标,培训内容、培训活动与培训目标的精准对标,培训资源与培训活动、培训内容的精准对标,培训方式与培训对象、培训需求、培训目标的精准对标,培训评价与培训对象、培训目标的精准对标,等等。

培训设计精准还强调融合性。例如,培训内容的精准设计不仅体现在按需、个性化的预设性培训内容设计上,还体现在对自组织和生成性内容的精准设计、引导与利用上,更体现在预设性内容与生成性内容的精准融合上。培训方式的精准设计不仅表现为为教师提供灵活、个性的培训方式,还表现为培训活动、培训方式对培训目标的精准支持,更要考虑在线培训、集中培训、校本教研等多种培训方式的精准融合,专家讲座、小组探究、实地考察、案例分析、设计性学习等多种培训活动的精准融合。培训评价的精准设计也不仅是评价内容与培训目标的精准匹配,还应是灵活、多样、个性化的评价活动与教师的精准匹配,更应是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精准融合。

五、如何精准:教师精准培训改革的发展阶段与实施路径

教师精准培训的概念模型明确了精准培训的概念内涵和特征要素。精准培训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模型,三个层次共同体现精准培训的特征要素,追求的是培训供给与培训需求的精准对接,培训服务与培训实施的精准对接,培训治理与培训实践的精准对接,培训成效与教师发展、教育改革的精准对接。

教师精准培训改革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意识期、探索期、成熟期和深化期几个阶段,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代表性特征,其推动改革的着力点也各有侧重,具体的实施路径也有差异。因此,教师精准培训改革是一个逐步、逐层深入的过程(见图3)。

 

3 教师精准培训改革的发展阶段与实施路径

发展阶段一:意识期

意识期的教师精准培训在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开始初步有了按需施训的意识,能够实现粗粒度的精准。实现精准培训的着力点主要是基于需求调查的培训目标设计、培训内容开发、培训方式优化等。重在根据需求调研设定培训目标、开发培训内容和设计培训方式,实现目标、内容和方法的一体化设计。这一阶段的循证依据往往是培训前开展的需求调查,包括问卷调查、访谈等。

发展阶段二:探索期

探索期对标精准培训的微观层面,主要表现为在培训项目设计和实施层面能够实现细粒度的精准,开始由按需施训深化为个性施训。主要的着力点包括培训需求的精准分析、培训目标的精准定位、培训资源的精准推送、培训内容的精准开发、培训模式的精准设计等。探索期的精准培训在需求精准的基础上,重在借助多元技术手段进行教师精准画像和培训过程精准分析,以及对教师培训体验和效果的精准评价,以实现需求和目标、成效和发展的精准对接。循证依据主要来自对培训需求全过程的、动态的精准分析,包括训前对培训需求的精准分析、对教师的精准画像,训中对培训过程的精准分析,训后对培训成效的精准评价等。例如,依托教师在线培训平台、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等,在培训过程中全面记录教师的学习行为和互动数据,动态跟进培训进度,实时满足教师需求,等等。

发展阶段三:成熟期

在精准培训的成熟期,其精准不仅表现在微观的项目设计层面,更体现在中观的培训服务层面,以期实现更细粒度、更系统化的精准。主要的着力点包括支持服务的精准供给、培训过程的精准监控、后续发展的精准追踪、参训教师的精准激励、培训师资的精准优化等。成熟期的精准培训在项目设计和实施精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培训服务的精准,价值追求在于观照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培训的全流程,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持续的支持服务。循证依据不仅包括培训过程中对受训教师的静态画像,还包括贯穿培训前、中、后期对教师的动态画像,以及资源的精准评价、过程的精准分析、培训师资的精准评价,等等。在成熟期,教师培训组织方能够利用更为动态全面的教师个人发展档案数据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实时跟踪教师的学习进度和表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发展阶段四:深化期

深化期的精准培训有望综合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细粒度的精准培训。这一阶段的主要着力点进一步表现为对培训项目的精准设置、团队的精准优化、机制的精准改进、培训体系的精准完善、投入的精准决策和管理的精准决策等。深化期的精准培训重在治理层面的精准,尤其是培训团队精准、培训体系精准和运行机制精准等维度,依托基于大数据的循证决策实现精准治理。循证依据则包括培训绩效的精准评价、培训机构的精准评估、培训团队的精准评价以及教师的动态画像,甚至包括区域培训层面的精准画像、主管部门的精准画像等。在深化期,依托精准培训机制的不断完善,培训项目持续迭代优化,培训内容与教师实际需求更加紧密结合,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更精准地制定经费投入和资源分配策略。

六、结语

精准培训正在成为引领教师培训发展方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并且已经成为国家教师培训政策施策方向。精准培训的提出有着久远的教师培训实践基础,强烈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时代诉求,以及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定,是新时代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支撑,也是教师培训工作转型提质的方向。精准培训的本质是要建立一种新的教师培训供需结构,提升教师培训实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精准培训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复杂的实践路径,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需要充分重视其循证的特征要素,依托大数据技术推进精准培训实践的发展。

本研究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出发,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循证理论和复杂系统理论视角,初步探讨了“为何精准”“何为精准”“如何精准”,提出了教师精准培训的特征要素和概念框架,以及精准培训改革的发展阶段和操作框架。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深化教师精准培训改革提供抓手,为后续开展教师精准培训现状分析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微信公众号

下一条:朱旭东| 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补齐教师教育体系短板

关闭

主办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 电话:029-85308013
Copyright © 教师教育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