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登秦岭望秦川-陕西师范大学新闻网
读报时间

《陕西师大报》总第658期 四版:杏园副刊 本期共8版

查看往期
试登秦岭望秦川

来源:本报讯 作者:贾举

2022-06-10 17:09:27

初入祥峪,但见山势崔嵬,森然欲搏人。日光隐曜,退缩在高山之巅。想起青莲居士写下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不由心生敬畏。峡谷莽莽,潮湿的树枝藤蔓,交织成一条神秘而魅惑的隧道,令人向往。沿山行,窄窄的石阶嵌在崖壁上,陡峭而凌厉,山回路转,没有尽头。


时闻鸟鸣山涧,如此悠长婉转,顿觉心旷神怡。路边流水潺潺,偶有白练似的瀑布顺势从山坡泻下来,溅起玉珠无数。站在溪水和石头的中央,听到来自丛林深处的声响,隐约起伏,是风刮过树叶彼此摩擦产生的共振,是无休止的雨水洒落在密林之中的乐章,是置身奇幻的梦中所发出的呼吸。


我却惊讶于那些和我们捉迷藏的泉水,她们忽而消失殆尽,忽而又在你不经意的地方钻了出来,发出汩汩的声响。她们冲出一个个天然的小石潭,上有枝条掩映,下有游鱼细石,为这寂静的丛林平添了几分灵动和生气,一切全在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行走在被终年潮湿浸染的森林,白茫茫的雾气蔓延蒸腾。枝叶遮盖的深处,不见一丝光亮渗出。地上铺着厚厚的松针,陈腐的气息扑面而来,却没有野兽和蟒蛇出没的影子。无数的榛子和松塔散落在草丛里,碾落成泥。自然死亡的粗大树干触目皆是,已经变成了化石一样的棕褐色。我看见两棵白色的野蘑菇从树洞里悄悄探出头来,生气勃勃。她们是居住在这森林里的精灵。


青苔紧紧包裹着岩石和树干,是那种带着原始气息的海藻绿。从远处看,是一层密密的毛茸茸的绿衣。探近观察,她们精神抖擞,匍匐在地,每一片叶子都努力伸向天空,错落有致地交织成一片小宇宙。虽然被高大乔木遮天蔽日,她们却一点都没有小看自己。生命就是如此吧,或许不曾波澜壮阔,但何妨静水流深。


山坡上随处滚落着巨大的裸岩。猜想这些岩石应该是山体崩塌或遭受雷击的结果。它们有的巨大如屋宇,有的方正如印信,有的滚圆似炸雷,有的则滚落在一起,巧妙地搭建起一座“人”字形的天然石门。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爬山是艰苦而有趣的修行。我们历时三个多小时,才终于到达顶峰。天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却依然浇灭不了我内心的欢喜与激越。但见层林尽染,红的是枫,绿的是杉,黄的是乔,浓妆淡抹,点染有致。山风呼啸而至,古老的冷杉和苍柏屹然挺立,晶莹剔透的水珠在松针轻轻滑落。群山万壑尽收眼底,云雾在峡谷慢慢升腾,像汹涌奔腾的江河,迅速将黛青色的山峦湮没。试想晴朗的傍晚,当无边的落照给裸露的山脊披上金色的霞光,该是壮丽曷极,雄浑曷极!


站在这高山之巅,俯视脚下辽阔苍茫的八百里秦川,不禁思绪万千,想大声吟诵一首诗,但更想静静地欣赏这天籁。此刻,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一切都可以沉下去,一切都可以浮上来。唯有在翻越高山峻岭之后,感受这寂静和暗的震慑。感受这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感受这重重包裹的生命之重。


下山的时候,我们在滂沱的大雨中蹚步滑行。脚下踩过的泥土迅速被雨水浸泡,湿滑泥泞。山坡陡直而无所依傍,需要抓紧每一根实际上并不能救命的枯草,稍有不慎则会栽倒下去,滚落在灌木丛里,或撞在某一棵大树上,令人两股战栗。雨水落下并没有发出声响。所有的声音,在产生的瞬间即已被森林的呼吸迅速而无情地吞噬。山林、草丛和岩石在雨水中被静静地洗刷。路旁浅黄的雏菊,寂寞而倔强地绽放在这高山的丛林里,绽放着恬淡清雅的笑脸,无声无息。


(作者单位: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