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海上吉卜赛人”为何善潜水-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最新推荐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学传播 > 最新推荐 > 正文

研究揭示“海上吉卜赛人”为何善潜水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8-04-24  点击:[]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发现,被称为“海上吉卜赛人”的东南亚巴瑶族人可以长时间潜水,原因是长期的基因适应让他们的脾脏更大,有助于将含氧红细胞注入血液循环。

  巴瑶族人世代生活在东南亚海域,多数以捕鱼为生,擅长潜水。先前有研究数据显示,巴瑶族人平均每天的“水下工作时间”在5小时左右,有人甚至能达到9小时,这是有报道记载中人类每日无呼吸潜水时间的最高纪录。他们如何能长时间应付水下缺氧环境,一直是个谜。

  日前发表在美国《细胞》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与生活在附近的非潜水族群相比,巴瑶族人的脾脏大了约50%,可将更多含氧红细胞注入血液循环,约比其他人多10%,这使他们长时间潜水时有更多氧气可用。

  论文通讯作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拉斯穆斯·尼尔森说,巴瑶族人基因和生理的变化,为人类基因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提供了新证据。

  研究人员发现,巴瑶族人体内用于编码磷酸二酯酶的PDE10A基因水平更高,磷酸二酯酶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有关,而甲状腺激素升高会增加脾脏尺寸。巴瑶族人还存在另一种进化适应,即在极端情况下血管会收缩,为重要器官保存氧气。(周舟)

本文转自: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http://www.cutech.edu.cn/cn/gwkj/2018/04/15244437806313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