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第一期:高血压疾病及其防治-校医院
健康教育
首页 >> 健康管理 >> 健康教育 >> 正文
健康科普第一期:高血压疾病及其防治
发布时间:2023-11-09     作者:    来源:     点击:[]    分享到:

为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增强广大师生、患者身体素质,帮助校内外居民做好个人健康管理,医院开启“健康科普”知识宣传栏目,结合教职工体检和医院诊疗业务情况,选取各类门诊、体检项目中师生、患者关注度较高的常见病、高发病进行病理解读、防治建议和治疗设备介绍。结合前期医院开展的防治高血压宣传活动,第一期,让我们一起了解高血压疾病的危害,做好防治高血压健康管理。

一、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病涉及到的面很广,危害严重,它不仅仅是一个健康医学问题,也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心血管病是最主要的居民死亡原因。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1》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仍高居榜首,每5例死亡病人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不断上升的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是引起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快速攀升的根源,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除本身的直接危害外,更主要的是造成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严重威胁国民的健康。但同时,高血压又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可有效预防与遏制心血管疾病的流行。

二、科学防治高血压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中,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的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血压值和危险因素评估是诊断和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不同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目标不同,医生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推荐使用24小时长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除评估诊室血压外,患者还应注意家庭清晨血压的监测和管理,以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2022年11月13日,首部《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推荐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下调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3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80毫米汞柱。

三、诊疗高血压常用的医疗仪器

(一)动态血压监护仪

动态血压监护仪是一种用来监测动态、连续血压的医疗设备。它可以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连续检测、记录患者的血压值,从而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高血压,剔除假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等干扰,有效地制定治疗方案,合理地进行药物评价,平稳地控制病人血压。

优点:

1.小巧轻便,不会增加患者佩戴任何负担。

2.出现加压错误自动补测。

3.可根据患者状况自动调整加压。

4.去除了偶测血压的偶然性,避免了情绪、运动、进食、吸烟、饮酒等因素对血压的影响,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血压情况。

5.获知更多的血压数据,能实际反映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

6.对早期无症状的轻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患者,提高了检出率以得到及时治疗。

7.指导药物治疗。在许多情况下可用来测定药物治疗效果,帮助选择药物,调整剂量与给药时间。

8.判断高血压病人有无靶器官损害。例如,有心肌肥厚、眼底动态血管病变或肾功能改变的高血压病人,其日夜之间的差值较小。

9.预测一天内心脑血管疾病突然发作的时间。当血压突然升高时,最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10.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与常规血压相比,24小时血压高者其病死率及第一次心血管病发病率,均高于24小时血压偏低者。特别是50岁以下,舒张压<16.0kPa(105mmHg),而以往无心血管病发作者,测量动态血压更有意义,可指导用药,预测心血管病发作。

适应症:

1.确诊可疑的高血压患者。

2.判断“白大衣高血压”和顽固性高血压。

3.捕捉阵发性血压升高,协助鉴别继发性高血压。

4.评价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及指导治疗。

5.血管迷走性晕厥及起搏器综合征。

6.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者。

 

 

(二)动态心电图仪

动态心电图是通过动态心电图仪在患者日常生活状态下连续24小时或更长时间记录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并借助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以发现在常规体表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等,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疗效提供重要的客观依据。动态心电图仪由美国Holter1949年首创,故又称Holter心电图,临床上已由单导、双导发展为12导联全记录。

临床意义:

1.对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诊断。

2.对阵发性晕厥、眩晕和心悸原因及性质的确定。

3.评价心脏病患者预后。

4.评估心脏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5.抗心律失常和治疗心肌缺血药物疗效评价。

6.起搏器功能评定。

优点:

1.记录时间长,能反映活动状态的心电变化,从而弥补了常规心电图只能短暂静态记录的不足。

2.可以捕获,偶发或短阵的心电异常。比如有些人不时会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疑似心脏疾病的症状,但是常规检查诊断困难,此时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常能捕捉到常规心电图难以发现的,一些短阵的、偶发的心律失常或者一过性心肌缺血等。

3.动态心电图能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发生的次数以及风险的程度。动态心电图还可以评价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以及人工起搏器的性能等。

4.携带方便,不会增加患者佩戴任何负担。

 

(三)医疗仪器的预约方式

我院学府医院和雁塔校区医院均可24小时预约,需要监测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可与两校区内科联系,或电话预约:雁塔校区校医院029-85303965,长安校区学府医院内科医办室029-81530850转8021; 学府医院护理部85310120 。




 

撰稿:严军虎

审核:程海峰

签发:马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