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概况-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今天是:
热博rb88体育下载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中心概况

        2004年,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档案局整合优势资源,三方共建,并在陕西师范大学成立了“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搭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平台。在此基础上,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成为我国第一个集文物保护、档案保护和影像资料保护于一体的文、理、工渗透型专业研究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拥有一支富有朝气的研究力量,现有教授9人、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6人,其他研究人员与博士、硕士研究生56人。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李玉虎教授自1983年起从事档案保护科学研究,1990年起从事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完成了以恢复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原貌为特色的系列科研成果,以其为主要支撑,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档案、国家等级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修复工程,多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本团队依据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的规律与特点,以文物病害形成成因为根据,以耐久性多参数跟踪观察结果为判据,开展文物、档案、影像资料等文化遗产病害治理应用研究;以材料物理与化学为基础,以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土壤学、环境地理等多学科交叉的内在联系凝炼科学问题,开展文物病害形成机理、修复与保护工艺中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间的关联性等应用基础研究。以模拟样及文物局部工艺研究优化结果为基础,承担纸质文献、影像资料、古代壁画、文物彩绘、土遗址、古旧字画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陕西翰青文献文物保护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心结合文化遗产保护性质与特点专门培育的科研成果转化承接体与产业孵化器。拥有一支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文物修复与保护团队、其中技术骨干和修复人员50余人。承担古代壁画、文物彩绘、土遗址、档案文献、古籍善本、古旧字画等文物病害治理与修复工程,承担保存各种古籍善本、古旧字画、纺织品等文物的环保型“四防”特藏工程。长期的默契合作,使这支工程技术队伍成为本中心创新工艺现场实施最有效的技术保障。

    中心拥有专业实验室、土遗址保护模拟实验坑、石刻和铁器文物室外环境实验场及共享实验室等总面积26270m2;文物保护研究相关仪器设备价值约1092.7万人民币。包括色差计、密度计、白度计等颜色分析仪器;氙灯老化箱、盐雾老化箱、冻融试验箱、干热老化箱、低温湿热交变实验箱、臭氧老化箱、恒温恒湿箱、紫外老化试验箱等人工加速老化仪器;超景深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等微观形貌观察仪器;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机、打磨机、壁挂式牙钻等专业保护修复设备;X射线衍射仪、便携式X荧光能谱仪、非接触分光光度仪、环境扫描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热释光仪等分析测试仪器;粘附力、柔韧性、抗拉强度、阻燃测试等性能测试设备;热压粘结、特藏装俱等加工设备等。

    自2006年以来,以建设工程研究中心为契机,以长期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所获突破与积累为基础,进一步凝练、整合形成了古代壁画和文物彩绘病害治理与保护、影像资料病害治理与保护、土遗址与砖石文物保护、纸质文献与古旧字画修复与保护、文化遗产保存环境等5个重点研究方向。对相关领域长期未获解决的实际难题或国际性难题进行攻关研究,以达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抢救保护濒危文物或营造文物稳定保存环境的目的。同时,开展砖石文物保护、青铜器保护等研究与教学工作。中心的研究工作紧密结合考古、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保护文物与档案的实际,以求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良性互;强化工程意识和实践;培育、搭建适应文化遗产保护科研成果特点的转化平台与产业孵化器;加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与管理机制建设;增强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技术转化等关键环节的协调性和科学化;构建知识与技能有效衔接的各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国家重要文化遗产收藏单位建立稳定、紧密、有效的合作机制,为中心提供源源不断的研究课题与资源,构建及文化遗产保护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实施、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