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高峰论坛在我校成功召开-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高峰论坛在我校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1-05-25     文章来源:     浏览:

百年沧桑绘蓝图,驾驭风雨开新局。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历史进程,总结和传承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引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光荣传统,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规律,进一步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工作,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铸魂育人教育事业。5月22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高峰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编辑部和陕西师范大学共同主办,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承办。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20余所国内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思想战线》《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社会科学报》等近10家期刊媒体的编辑记者及部分高校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开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力波教授主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任晓伟教授,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高红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副主编郑端分别致辞。

“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在涵养学生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情怀,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时代新人过程中将迎来更加灿烂的光明前景。”任晓伟副校长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题,就是要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的总结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认识,更好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事业。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高红霞充分肯定了陕西师范大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平台建设方面等所取得的成绩,希望学校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不断彰显“陕西特色”“陕西风格”“陕西气派”。

郑端副主编代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大会创新性地将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学科建设、期刊建设结合起来,希望本次研讨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取得新的更好成绩。

在总结与汲取领导社会革命和进行自我革命的经验中不断成长壮大,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特征。北京师范大学王树荫教授提出,中国共产党汲取百年历史经验有其深刻的思想自觉,历届中央领导集体自觉地、不间断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解决了为什么要汲取历史经验、怎么样总结与汲取历史经验、有哪些历史经验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的历史思维方法总结经验,牢牢把握党的历史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实事求是地总结党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客观公正地评价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在不断汲取历史经验中走向未来。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是贯穿于百年党史的一条重要理论主线,也是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中需要着重把握的三个重大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建军提出,“三个为什么”是党的百年发展历史中具有根本性的大本大源问题,其在理论上来源于“三个认同”。“三个为什么”宣传教育所具有的独到特点和深刻内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对党的实践结论进行学理性阐释的研究,遵循的是“实践经验—结论总结—学理性阐释—结论再确证”的理论路径。

价值观自信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维度。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国希在线上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自信,在于其理论的解释力、历史的超越性和现实的实践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高于历史上其他类型的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其超越性、先进性、引领性的表现。对于当代青年的价值观自信教育,应处理好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的关系,满足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

重视开展党内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重要经验。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张士海提出,党史学习教育的前提是“明理”,即系统认知并积极建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对此要在方法论上坚持做到中国立场和世界眼光相结合、现实需要和历史反思相结合、理论建设与理论发展相结合、整体把握和部分阐释相结合。

立足于国家安全视域下,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董慧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安全的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努力维护国家领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到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国家安全体系,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安全的认识更加深刻、实践更趋深入,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则将安全问题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理论和实践高度。

人民观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演进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重要价值印证。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燕连福提出,中国共产党人民观探索的百年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未来应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人民观,是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基础上,走向“享起来”“美起来”“闲起来”的人民观。

教育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基石、是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琳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思政选择性必修课是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和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是现有思政4+1必修课程的有益补充和深入拓展,是对大学生进行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四史”教育的新途径。有必要深入探讨以“党史”为重点内容的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师资配比、学生投入、方法运用、机制保障等各环节的逻辑关系,以实现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建设的模式转换和教学的改革创新。

“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帆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科学理论,彰显了对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内蕴着丰富的辩证思维。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冯秀军、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新平、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李辉、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唐皇凤等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界专家从历史进程、基本经验、教育教学、意识形态等多维视角报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富有学理性的深度研讨,阐释了百年党史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探讨深入、交流充分,取得了圆满成功。总结和归纳建党百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创新的理论源泉,专家学者们精彩纷呈的报告正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充分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经验的智慧结晶。本次研讨会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度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铸魂育人教育事业贡献了理论智慧,对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理资源,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