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边塞古城-中国古都名域网
栏目导航

 
阅读内容

榆林边塞古城

[日期:2012-04-23 来源:博客新闻 作者:黎昕 ]

第一次去榆林出差之前,我趴在办公室墙上的地图上寻找了好半天,终于在狭长的陕西省的顶部尖尖上和内蒙古交界的地方找到了榆林两个小字。我一面揉着被密密麻麻小字弄得直冒金星的眼睛,一面想像着这个城市一定是古木参天,绿树成荫,要不然怎么会两个字中间含有三个字呢。

我走遍了今天的榆林城,也没有看到骆驼的踪影,但城里有很多地方却有驼城的字样,并且在榆林古城的南门口外有一座城市标志性的双驼雕塑。纳闷的我请教过好多个出租车师傅,有的说整个城市的地形象骆驼,还有的说是因为城市东边的驼峰山而得名。我更相信于另外一种说法:榆林地处沙漠地带,城置其中,似一匹行进中的骆驼,故又名驼城

没有来榆林的时候,我除了知道两个字有三个木以外,其他一无所知。初次到榆林,看到的是崭新的机场,宽广整洁的大道,整齐排列的高楼大厦,还有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听到的是这看似荒漠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朋友说,迎面走过来一个穿着朴素其貌不扬的人,如果不坐奔驰或跨宝马,都有可能看不出来是百万富翁,甚至是千万身价的煤炭工业企业家。我听到这个很高兴,终于有让我觉得走路自如的地方,只是可惜摸着口袋里的钱不到三百块,还带钢蹦儿。

没有想到的是,榆林是一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国家级文化名城。南门口的边上有一块古城介绍为证:榆林卫城(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雅称榆阳,亦称驼城,位于陕北毛乌素沙漠南缘....明清时,为长城线上的军事重镇,也是蒙汉人民贸易的集市,更是陕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我算了一下,那年还是朱元璋当国家主席。

榆林城墙东高西低,整体呈古钱币形。墙体内夯黄土,外砌青砖;城墙底宽13米,顶宽8米,墙高12米,周长6789.3米,现存城门五座,城墙四角建有角楼。” 据说,榆林古城墙的高度甚至超过了北京皇家城墙,按照今天的说法,这绝对属于天高皇帝远的违规超标准工程,但在军事上,无论是对敌方的威慑力还是防守作用还说的过去,毕竟这是国门,从政治上来说,也算是为国争光。

如果说南塔北台中古城是榆林的宏观特色,那么六楼骑街天下名就算是古城的微观特色了。也许脚下规整铺设的步行街早已不是原来的黄泥路或青石板,眼前造型独特的楼台亭阁已经历尽无数沧桑而翻整一新,街旁琳琅满目的商品已经早已不是久远的丝绸和皮毛,但走过榆林老街的时候仍然能感觉到昔日古城蒙汉商贾云集吆喝声此起彼伏的热闹气氛。

从南门往北漫步而行,依次会穿过四方台、万佛楼、新明楼、钟楼、凯歌楼和鼓楼,这就是享有一串珠之称的古街六楼。所有的古楼阁下车辆皆可通行,因而有六楼骑街之说。今天的古街,白天汽车禁过,晚上时分偶而会有车辆从楼阁拱下穿梭而行。

作为对中国古代建筑一窍不通的我,虽然看不出来门道,但至少能感觉出来热闹。如果说南方的亭阁精巧细腻,北方的楼台气势恢弘,那么可以说榆林古街的六座楼台几乎把南方的精细纤巧和北方的粗犷豪放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边走边拍,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三华里有余的古街尽头。望着灯光映照下的鼓楼,尽管在着静寂的夜晚,交更的鼓声不再时常响起,但它仍然迎来送往,向人们静静述说着榆林古城的往事。

夜蒙胧,月蒙胧,万籁俱静。仰望着夜色中的高高的城墙,眼前浮现着昔日守卫在这边塞城墙上战士的身影,不禁想起了诗人李白的几句话: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榆林,美丽而又神秘的边塞古城!

文昌阁
鼓楼
新明楼
钟楼
城墙一角

阅读:

上一篇:
下一篇:古都西安的陪都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