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古都历史文脉 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在洛阳世界古都论坛上的发言-中国古都名域网
栏目导航

 
阅读内容

延续古都历史文脉 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在洛阳世界古都论坛上的发言

[日期:2018-04-23 来源: 作者:西安市文物局局长 马锐 ]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来到素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美誉的古都洛阳,参加“世界古都论坛”,与中外朋友一起探讨交流古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理念和实践。西安和洛阳都是著名的古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共同滋养了我们这两座伟大的城市。特别是,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西安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洛阳的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更是在我们这两座城市之间搭建了一条坚不可破的文化纽带。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传承历史、延续文明、拓展未来的内在动力和宝贵财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文化形态和内涵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此,如何保持一个城市的个性特征,使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城市记忆得到传承延续,实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和谐共生,就成为一个既现实又紧迫的世界性课题。
       西安作为与雅典、开罗、罗马并称的“世界文明古都”,有着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给西安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让西安享有了“中国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誉,也给我们保护好、发展好这座城市,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西安围绕“建设丝路文化高地”、“国家中心城市”、“建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定位,积极探索具有西安特色的城市发展之路。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彰显文化担当 。西安地区的遗址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域,总规模超过240平方公里,占全市建成区面积的37.5%,数量多、面积大、级别高。多年来,我们按照“规划一张蓝图、保护一把尺子”的要求,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始终以最严格的标准和措施保护历史遗存,推动城市建设与遗产保护有序协调,交相辉映。正因为有这种对历史的敬畏,汉唐帝陵、明城墙、大小雁塔、钟鼓楼等众多珍贵遗存得到妥善保护,这既是西安对民族的担当,也是对世界的贡献。
     目前,西安有2处(共6个点)世界文化遗产。有4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占全国总数的九分之一,居全国之首。
      第二、延续历史文脉。多年来,我们秉持“保护历史文化,就是延续城市根脉”的理念,坚持把“古今相映、彰显特色”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遵循,将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动现代城市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相结合,努力让城市文脉永续、灵魂永在。近年来,西安市相继建成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城墙南门景区、大唐芙蓉园、天坛遗址公园等一批汇聚历史元素、文化元素的标志性项目,不论整体形象还是展示内容,都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使历史积淀与时尚潮流的有机融合。近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西安市进一步加强重点历史文化区域管控疏解人口降低密度的规划管理意见》,推进西安中心城区城市修补和城市更新,延续城市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树立城市形象。
      文化遗产已经成为西安古都的金名片,西安正成为中国的会客厅。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城墙等文化遗产地会见了印度总理莫迪,近年来,来西安访问的外国领导人达百位以上。这些历史文脉创新性的延续,不断提升西安的独特魅力,也不断增强广大市民对这座古都的尊崇感和文化自信。
       第三、注重文化交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国古语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早在1300多年前的盛唐时期,长安城内居住的外国使节、学者、商人、僧侣就多达10万余人,长安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化城市。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流、交汇和交织,也就是大唐的精神气度,即“容纳之量、消化之功”,形成了西安“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基因。近年来,我们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紧紧围绕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的国家使命,按照创造性保护、创新性发展的原则,讲好中国故事,先后成功举办了丝路文化发展论坛、丝路国际电影节、“西安年﹒最中国”、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年会等诸多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每年到访西安的国外游客超过130万人次,目前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人士在西安留学、工作和定居生活。近年来西安的文物不断走出国门,出境展览所到之处收到当地民众的高度重视和欢迎。
      西安凭借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来促进世界各国民心相通、文化互鉴。我们将传承和弘扬好这一传统,积极打造开放性、包容性的城市文化氛围,努力让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能在西安包容共存、和谐共生。
      第四、造福广大民众。保护文化遗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讲到:“要让人类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造福更多民众,让世界更加美好”,这充分表达了我们以文化遗传的传承为纽带,以文化遗产需服务于人为诉求,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美好期望。下一步,我们将切实承担其国家赋予西安的建设“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打造“中国向西开放门户城市”等历史使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人才等多领域开展广泛务实合作,努力推出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提供更加便捷的文化服务,让各国人民能通过文化交流、文化发展,享有更多的“获得感”。
      第五、释放文化价值。文化的价值,只有在充分挖掘利用中才能得到升华。多年来,我们坚持“发掘与发展并重”的思路,着力将富集的文化和文物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方面,通过大力实施“古城复兴计划”和“博物馆之城”建设,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内在价值,让尘封在地下的文物遗址“站起来、活起来”。比如,我们建成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就实现了文物保护和文化展示的“双重功效”。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文化+”战略,先后推出了《大明宫》《张骞》等一大批彰显西安特色、丝路气度的精品力作,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伟大丝路精神贡献了“西安力量”。
     女士们,先生们!历史让城市更加厚重,文化让城市更有魅力。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记忆,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我很荣幸能受邀参加此次论坛,这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展现古都西安璀璨和美丽的机会,一次深化了解、互学互鉴的机会。让我们携起手来,不断密切城市间的文化交流,积极开展多元务实合作,共同传承弘扬伟大的丝路精神,携手共创互利共赢的美好明天。
      谢谢大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