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院-张宝辉教授、博士生导师-留学陕师大网(Study at SNNU)-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汉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留学生教学部,陕西师范大学留学生管理办公室,留学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留学生,留学

教育学院-张宝辉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学院

    张宝辉,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原院长,“曲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硕士(1994),美国密歇根大学硕士、哲学博士(教育学,2003)。曾经在美国和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学习、工作和生活十二年。出国前为北京师范大学教师(1994-1999)。2011年回国后曾任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绿色通道引进,三级教授),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兼职导师2014年经全球招聘作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开始了在陕西师范大学的工作。


    张宝辉教授是国际科学教育协会理事会(ICASE)科研与发表委员会主席(2014-2018),兼任其旗舰学术刊物《科学教育国际》(Scienc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的主编。东亚科学教育学会(EASE)执行委员会委员(2015-2018)。科学教育领域最大的研究者学会--美国科学教学研究会 (NARST) 优秀论文评审委员会联合主任Co-Chair2011-2012),国际教育研究领域发展最快的研究者群体--国际学习科学研究会(ISLS)学习科学会员委员会学习科学博士/硕士项目联盟( NAPLES)建设委员会委员2011-现在)。教育部教育技术与方法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习科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2013-2017)。201210月,张宝辉教授牵头召开了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与南京大学承办的国际科学教育研讨会(ICSE2012NanjingChina)。2013年当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分会副理事长。2014年当选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副秘书长。201411月,张宝辉教授牵头召开了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无障碍学习技术支持的学习研讨会(IFAT2014, XianChina, http://www.yuwei-crystal.com/zhangbaohui.yuwei-crystal.com/ifatl2014/)2015年,张宝辉教授接受教育部邀请作为专家组长参加了《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审定工作。 


    张宝辉教授正在和曾经担任过十几个英文(例如Inter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SCI期刊)和中文刊物(例如《开放教育研究》,CSSCI期刊)等的副主编、编委会委员或评审委员。已经与合作者发表SSCI期刊文章12篇,CSSCI文章22篇,英文学术专著1部,主编国际会议论文集中英文各1部、参与主编SSCI期刊 (JOSET, 2014) 特刊一份、还参与主编了另外一份英文学术期刊 (REPTL, 2014) 特刊。曾经在十五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学术会议和邀请访问报告过自己和合作者的研究成果。曾经为加拿大属哥伦比亚大学(UBC)、苏州大学等大学做过博士论文外审评委。为约旦大学(University of Jordan)、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南大学、暨南大学等大学的教授和副教授职称晋级做过外审评委。


    张宝辉教授1989年开始教授高中化学。从1991年开始,他的工作就一直围绕教师教育,后来延伸到学习研究。可以用中、英文讲授从博士到本科生的一些教育类课程。从新加坡到中国,他指导的博士后、博士研究生、访问学者、硕士和本科生来自美国、新加坡、加拿大、印度、印度尼西亚、也门和中国等。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集中在教育技术、科学教育和学习科学的交叉领域,主要是围绕如何设计技术融合的科学教学创新[例如模型和可视化技术融合的探究性(科学)学习模式(iMVT)与无缝学习(Seamless Learning)教学创新模式]并在中小学或大学的常规课堂实施、完善并做到可持续和可扩展。最近他在无障碍学习技术(Assistive Technology)支持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方面在逐步积累经验。张宝辉教授的更多信息及发表的学术作品请参见他的团队网页http://zhangbaohui.yuwei-crystal.com/  

 

发表的部分文章


曹俏俏,张宝辉,梁乐明(2014). 参与式学习环境设计研究——以N大学“学习科学导论”研究生课程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04:53-65.

2012国际科学教育研讨会(中国•南京)论文集中国科技出版社2015.

曹俏俏,张宝辉(2014). 基于设计的实施研究:建立教育研究与实践之间的强连接[J]. 远程教育杂志,03:33-40

张亚珍,张宝辉, 韩云霞 (2014). 国内外智慧教室研究评论及展望,《开放教育研究》(20)2: 81-91

张宝辉,孙继祖(2013). "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的历程和经验—访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CRLT)主任康斯坦斯·库克教授和中心助理主任朱尔平博士".《现代大学教育》(12): 87-89.

曹俏俏张宝辉刘永贵梁乐明(2013). 学生作为课程共同设计者--基于“学习科学导论”研究生双语课程的设计研究《开放教育研究》, 19(6): 51-61.

张金磊张宝辉*, 刘永贵 (2013). "以数据可视化技术推动教学改进的应用研究."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6): 98-111.

张宝辉,Peter Seow ,张金磊.环境教学中挑战型体验式无缝学习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28-135.

张宝辉梁乐明 & 曹俏俏. (2013). 学习科学的发展历程与展望--访国际著名学习科学学者詹妮特•科洛德纳教授《开放教育研究》, 19(3), 4-10.

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张宝辉,王颖,张金磊,马小强.2010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访美国密歇根大学拜瑞·费舍曼 (Barry Fishman)博士[J].中国电化教育,2013(6):9-14.

张宝辉,张金磊,黄龙翔.计算机建模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103-109.

张宝辉,张红霞, 彭蜀晋. (2013).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教育发展与变革《全球教育展望》(4), 120-128.

张宝辉,张静.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新视点——访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马修·凯勒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2012国际科学教育研讨会(中国·南京)相关文章发表成果。基础教育课程, 2013 1-2 月 总第109-110 , 82-89

曹俏俏,张宝辉知识建构研究的发展历史——理论-技术-实践的三重螺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1).

张金磊  张宝辉,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3.1pp.73-78

信息与通讯技术如何与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整合——新加坡的政策、教育研究及启示,《基础教育课程杂志》, 2012.8, pp. 16-19, 22

 孙丹儿,张宝辉国外基于模型的科学学习环境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6).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

张宝辉,王红云,方海光,吕赐杰.解构与重构:将小学科学课程转换为移动学习课程[J].现代教育技术,2011(9).

 张宝辉.非正式科学学习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科学教育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09.

黄龙翔,陈文莉,吕赐杰,张宝辉.移动学习活动的属性分析:探讨学习活动设计的两个个案[J].中国电化教育,20102.

孙丹儿,张宝辉,王祖浩.应用掌上电脑支持科学探究及学生的认知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101.

张宝辉,邓峰,李佳.计算机模型建构与学习者为中心的科学学习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88.

顾小清,宋雪莲,张宝辉.体验式远程培训中的学习支持设计——来自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的经验[J].开放教育研究,2008(1).

林秀钦,黄荣怀,张宝辉.技术支持的国际教师教育项目对我国教师教育发展与变革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8.5.

邓峰,钱扬义,刘秀苑,陈徽,张宝辉.2007新加坡GCE化学A水平考试、探析与启示[J].中国考试,2007(2).


电子邮件:Baohui.zhang@yuwei-crystal.com; Skype: baohuizhang; QQ: 2541683532; 手机:18291856988


友情链接: 国家留学基金委 | 陕师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 国务院侨办 | 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 | 陕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

地址:陕西省 · 西安市 · 长安区 · 西长安街620号    邮编:710119    电话:0086-29-85310582   传真:0086-29-85310278    邮箱:snnuiso@yuwei-crystal.com
Copyright  ©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